理骨感想很,现遇冷实很丰满
最近在浏览Twitter时,我看到以太坊账户抽象领域的重量级人物John Rising发布了一组令人深思的数据。说实话,这些数字让我这个老区块链从业者都感到有些意外 - ERC-4437标准的实际采用情况简直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美好愿景遭遇残酷现实
记得今年3月在丹佛WalletCon大会上,当ERC-4437标准意外发布时,整个圈子都沸腾了。我当时就在现场,能真切感受到那种兴奋的氛围。大家都在畅想"智能账户"将如何改变游戏规则:摆脱繁琐的助记词、简化交易签名流程、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可现在回头看,这些美好憧憬似乎都有些过于乐观了。
Rising通过BundleBear平台的数据揭示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现实:每月账户留存率低得可怜,仅有6.89%的用户会在使用智能账户六个月后继续留存。这让我想起早年推广区块链钱包时的情形 - 用户来了又走,留不住人始终是个痛点。
基础设施也难以为继
更令人担忧的是支撑整个系统的经济模型。Rising指出,作为核心基础设施的"捆绑商"(bundlers)基本上都在亏本运营。虽然偶尔会有项目方支付超额Gas费的情况,但这就像在沙漠中遇到绿洲一样罕见。
我特别关注到一个数据:平均每个智能账户仅执行了5次用户操作。这说明什么?要么是用户体验还不够好,要么是应用场景太有限。想想我们平时使用传统钱包的频率,这个差距实在太大。
乐观派的声音
当然,也有人持不同看法。Base创始人Jesse Pollak就认为新技术采用需要时间,他用了个很形象的比喻:"先是缓慢积累,然后突然爆发"。确实,区块链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案例。
Dune Analytics的数据似乎为这种乐观提供了些依据:8月份活跃智能账户数曾达到42万的峰值。但随后的连续下滑又给这份乐观蒙上了阴影 - 10月份这个数字已经跌到了14.3万。
黎明前的黑暗?
作为一名见证过多次技术迭代的从业者,我深知创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ERC-4437面临的挑战让我想起早期的DeFi应用 - 同样经历过无人问津的阶段,后来却彻底改写了金融格局。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是暂时的低谷,还是根本性的方向偏差?目前来看,改善用户体验和经济模型可能是当务之急。毕竟再好的技术,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终究难以获得大规模采用。
(责任编辑:案例)
-
eToro CEO放话:比特币短期震荡不足为惧,真正的狂欢即将上演!
最近比特币价格像是在坐过山车,但金融科技巨头eToro的掌门人Yoni Assia却表现得异常淡定。这位在加密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将最近在采访中直言不讳地表示:"现在这点小风浪算啥?比特币真正的爆发期就要来了!"年底或将迎来转折点在与知名加密交易员Scott Melker的对谈中,Assia分享了他的观察:"看看现在的市场情绪,我敢打赌年底前比特币就会重新焕发活力。"他掰着手指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先... ...[详细]
-
11月中旬的科技圈被一则爆炸性新闻彻底搅动:OpenAI突然宣布解雇其灵魂人物Sam Altman。这个决定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层层涟漪。作为见证过无数次科技公司权力更迭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这场闹剧比美剧《硅谷》还要精彩十倍。政变开始的48小时整件事的导火索竟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电话邀约。11月16日深夜,首席科学家Ilya Sustekever给Altman发了条信息:"明天下午能聊一... ...[详细]
-
作为一名在加密货币税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这个新兴市场的税收复杂性。每当市场剧烈波动时,总会有投资者着急地问我:"亏掉的钱能不能抵税?"今天我就来聊聊这个令人头疼的话题。美国篇:灵活但需谨慎记得去年有个客户因为没申报比特币交易损失,结果被IRS盯上了。在美国,加密货币被当作"财产"征税,这点和股票很不一样。我发现很多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一赚钱就记得报税,亏钱了就选择"忘记"。实际操作... ...[详细]
-
最近这两年,以太坊的第二层扩展方案真是热闹非凡。从Arbitrum、Optimism这些乐观汇总(Optimistic Rollup)选手,到Polygon ZK-EVM、Linea、ZK-Sync这些零知识证明技术的拥趸,大家都在为提升以太坊的性能绞尽脑汁。但说实话,第二层远不是终点。越来越多的业内专家开始意识到,应用链(Application-specific chain)或者说第三层网络,才... ...[详细]
-
作为一个在区块链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我见证了太多令人振奋的技术突破。还记得2015年第一次接触到以太坊智能合约时那种震撼感——原来金融交易可以如此透明、高效,完全摆脱中间商的束缚。正是这种革命性的创新,让以太坊上的DeFi生态蓬勃发展,而AMM(自动做市商)模式更是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去中心化交易的认知。比特币的尴尬处境然而当我看着比特币这个"老大哥"时,心里总有些说不出的遗憾。虽然它稳坐加密货... ...[详细]
-
最近在币圈摸爬滚打这些年,我算是见识了各种花式割韭菜的套路。这不,马斯克刚推出Grok xAI没多久,一个叫GROK的山寨币就冒出来搞事情了。11月4日上线后价格一路疯涨,结果11月13日就被链上分析师ZachXBT实锤是骗局,价格直接腰斩。这种蹭热度割韭菜的套路,在币圈早就见怪不怪了。山寨币割韭菜的经典剧本说真的,这些山寨币项目方的套路都是万变不离其宗。首先得找个热门IP来蹭,比如这次马斯克的G... ...[详细]
-
还记得2017年那个燥热的夏天吗?一位瘦弱的中国程序员站在台上,声嘶力竭地喊着"EOS三浪之后500块!"的场景。说实话,我当时也在场,那种狂热的气氛至今想起来还让人心跳加速。EOS:一场集体狂欢的泡沫2017年7月1日上线的EOS,私募价1美元左右。多少币圈老人至今都记得,那时候的朋友圈全是"拿住EOS"的口号。我自己也跟风买了些,结果最高涨到22美元就戛然而止。现在看来,22倍的涨幅在那个疯狂... ...[详细]
-
在这个资本寒冬里,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RWA(真实世界资产)赛道反而热得发烫。各类传统金融机构和加密原生项目都在疯狂布局,试图在这个新兴市场中分一杯羹。说到底,谁不想把那些沉睡在银行里的传统资产变成能24小时流动的加密资产呢?稳定币的信任危机与新机会说到稳定币,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去年USDR暴雷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我亲眼见证了不少朋友因为稳定币脱锚而损失惨重。说实话,现在圈内人对稳定币的信... ...[详细]
-
市场又一次让我们见识了什么叫"蝴蝶效应"——FTX这个已经破产的老牌交易所,仅仅公布了它持有的加密货币清单,就引发了整个市场的连锁反应。周一开盘,比特币像坐滑梯一样跌到了25,000美元附近,以太坊也没能守住1,560美元大关。看着Binance Coin和XRP跟着跳水3.57%和5.87%,我不禁在想: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我们该把筹码放在哪里?FTX的"遗产"有多惊人?FTX最新披露的持仓数据简... ...[详细]
-
说真的,在这个熊市里,能躺着赚钱的项目可真不多。但Uniswap Labs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脑洞够大,DeFi照样能玩出花来。收费策略初见成效10月中旬,Uniswap悄悄搞了个"收费站"——在前端界面对部分热门币种收取0.15%的费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变动,却在短短一个月内就给团队带来了114万美元的惊人收入。换算下来,每天能稳稳入账4.4万美元,这可比很多传统企业的盈利能力强多了。我仔...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