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 > 爆炸当PI的后长背遇上式增

爆炸当PI的后长背遇上式增

2025-09-22 04:20:00 [视频] 来源:链圈视角

最近加密货币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KAS和TAO等项目的带动下,一批主打"有用工作量证明"(PoUW)概念的新兴POW代币正在快速崛起。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区块链行业的经济分析师,我发现这些项目大多巧妙地结合了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和物联网等热门概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Clore.AI这个"双概念"项目。

一、Clore.AI的爆发式增长

记得两个月前我第一次注意到Clore.AI时,它的价格还在0.02美元左右徘徊。谁能想到,这个不起眼的项目竟在短短30天内完成了10倍涨幅的惊人壮举?据我观察,这种爆发性增长背后有几个关键因素:首先,它精准踩中了POW和AI两大市场热点;其次,5500张GPU的算力规模在同类项目中颇具竞争力;再者,欧洲团队的合规背景也为项目加分不少。

有趣的是,这个项目并非新面孔。早在2022年6月就开始挖矿,但直到最近才真正迎来爆发。这让我想起了一句投资谚语:"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Clore.AI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默默建设基础设施,终于在市场风口到来时一飞冲天。

二、算力经济的新机遇

作为一名经常与科技企业打交道的分析师,我深刻感受到AI算力需求正在爆发式增长。上周拜访的一家初创公司告诉我,他们每月在云算力上的支出已超过10万美元。这种需求让我想起英伟达CEO黄仁勋的预言:算力建设热潮至少将持续到2025年。

但现实情况是,中小型企业很难负担A100/H100集群的天价投入。这时,像Clore.AI这样的分布式算力平台就显示出独特价值。它就像区块链时代的"算力Airbnb",让普通人也能分享AI革命的红利。这种模式让我想起了早期的云计算市场,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换成了区块链和加密货币。

三、Clore.AI的商业模式解析

深入研究Clore.AI的白皮书后,我发现它的商业逻辑相当清晰:通过代币激励吸引GPU持有者加入网络,再将这些算力租给有需求的企业和个人。这种"共享经济+区块链"的模式让我联想到Uber的早期发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平台上主要是RTX30/40系列显卡,更适合渲染和挖矿等场景。如果要做大规模AI训练,可能还需要引入更多专业级芯片。据我观察,这正是团队下一步的发展重点。

四、代币经济学的精妙设计

Clore的代币机制中有个特别吸引我的设计:持有证明系统(POH)。这个机制让持币者既能保持资金流动性,又能享受额外收益。这种"鱼与熊掌兼得"的设计在加密货币项目中相当罕见。

但我也注意到一个潜在风险:前100地址持有近60%的流通量。这种集中度在早期项目中很常见,但随着项目发展,团队可能需要采取措施提高代币分布的分散度。

五、展望与思考

看着Clore.AI的路线图,我不禁感叹区块链项目的进化速度。从单纯的算力租赁,到即将推出的存储服务、VPN功能,再到操作系统层面的优化,这个项目正在构建一个完整的分布式基础设施生态。

作为一名长期观察者,我认为Clore.AI的成功绝非偶然。它抓住了三大趋势:AI算力需求爆发、共享经济理念普及、区块链技术成熟。但投资者也需保持理性,毕竟10倍涨幅后,市场需要时间消化,项目的长期价值还需用实际业绩来证明。

最后我想说,在加密世界的淘金热中,最赚钱的往往是卖铲子的人。而Clore.AI,或许正是这个AI时代最好的"铲子供应商"之一。

(责任编辑:分析)

推荐文章
  • 投资智慧:睡个好觉比赚大钱更重要

    投资智慧:睡个好觉比赚大钱更重要 每到财报季,看着那些数字游戏真是让人眼花缭乱。不过说实话,我更喜欢琢磨投资大佬们闲聊时透露的只言片语,那里往往藏着真金白银。最近巴菲特又动了苹果的奶酪,顺带还买了家叫联合医保的"小公司"(虽然市值上千亿),这操作让不少财经写手又开始脑补大戏了。说实话,看到某些分析文章说"巴菲特察觉苹果危机"时,我都气笑了。要是真觉得苹果要完,老爷子早就清仓跑路了,哪会像现在这样还留着上千亿的仓位?这让我想起去年段... ...[详细]
  • Origin永恒协议:一场金融民主化的革命

    Origin永恒协议:一场金融民主化的革命 说真的,当我第一次深入了解Origin永恒协议时,那种震撼感至今记忆犹新。这个项目正在WEB3.0世界里掀起一场金融革命,而主角就是那枚小小的LGNS代币和A稳定币。它想要做的,远不止是创造一种新货币那么简单。打破银行垄断的金融新秩序记得我年轻时第一次去银行开户时那种战战兢兢的感觉吗?银行就像个高高在上的"金融守门人"。但Origin彻底颠覆了这个模式。通过他们独创的算法,现在任何普通人都能像银行... ...[详细]
  • 比特币资产发行革命:Ordinals协议如何重塑BTC生态格局

    比特币资产发行革命:Ordinals协议如何重塑BTC生态格局 说实话,比特币这几年确实有点"躺平"了。自从2017年那场惊心动魄的硬分叉大战后,整个社区变得异常保守,创新几乎停滞。直到2023年初Ordinals协议横空出世,才让这个"数字黄金"重新焕发生机。记得当时看到比特币链上手续费首次超过以太坊的新闻时,我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这就像亲眼见证一个沉睡的巨人终于苏醒了。Ordinals协议:打开潘多拉魔盒说实话,比特币之前的技术升级总是给人隔靴搔痒的... ...[详细]
  • 绝境求生!Lucky BOX重磅推出《幸运大逃杀》引爆肾上腺素

    绝境求生!Lucky BOX重磅推出《幸运大逃杀》引爆肾上腺素 朋友们,准备好迎接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死博弈了吗?《幸运大逃杀》这款即将在Lucky BOX平台首发的生存游戏,简直要把玩家的心跳推向极限!想象一下:你在昏暗破败的废弃大楼里穿行,耳边只有自己的脚步声和偶尔传来的可疑响动。突然间——砰!一个杀手从转角处冲了出来...这不是普通的游戏,而是一场刺激的生存考验说实话,我玩过不少生存类游戏,但《幸运大逃杀》的设计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它完美融合了策略、生存和竞技... ...[详细]
  • Web3自由派对的狂欢现场:一场属于数字货币爱好者的盛宴

    Web3自由派对的狂欢现场:一场属于数字货币爱好者的盛宴 上周五的夜晚,我亲眼见证了Web3圈子里最令人兴奋的线下聚会。走进会场的那一刻,我就被眼前的热闹景象震撼到了——这哪是什么普通的行业交流会,分明是一场数字货币爱好者的狂欢节!人潮涌动的现场盛况会场里人头攒动,至少有三百多位来自区块链各个细分领域的参与者。有趣的是,你能从着装上一眼就区分出不同圈层的人:西装革履的投资人、穿着休闲T恤的开发者、带着炫酷耳机的NFT艺术家...说实话,这场景让我想起了大... ...[详细]
  • 传统银行如何玩转加密世界?大华银行的区块链布局全解析

    传统银行如何玩转加密世界?大华银行的区块链布局全解析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现在连传统银行都在悄悄布局加密领域了。在新加坡,有家老牌银行正以惊人的速度在这个新兴市场"下注"——大华银行旗下的UOBVM投资部门已经悄悄投了31家加密公司!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实打实地布局整个区块链生态。银行圈的"加密狂热"说实话,现在银行业要是没在区块链领域投点钱,都不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根据Blockdata的数据,全球前100大银行里,有61家都在加密领域有所动作。但... ...[详细]
  • 企业韧性修炼记:一场关于组织进化的深度对话

    企业韧性修炼记:一场关于组织进化的深度对话 11月末的北京寒意渐浓,但富力万丽酒店内却洋溢着热烈的讨论氛围。近2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领航者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一个关乎企业未来的命题——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锻造组织的韧性。韧性:企业穿越周期的秘密武器中欧出版集团的苏静副总裁在开场时分享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观察:"最近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百年老店的招牌都在晃动,不是因为他们经营不善,而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她的话引发全场共鸣。确实,... ...[详细]
  • 打破金融数据垄断的革命性力量:Pyth网络深度解析

    打破金融数据垄断的革命性力量:Pyth网络深度解析 金融世界里有个残酷的现实:像股票行情、汇率波动这样的"硬通货"数据,多年来都被华尔街的金融巨鳄们牢牢掌控着。这就像在一个信息不对等的赌场里,普通玩家永远只能看到半张赌桌。但现在,Pyth网络正在改写这个规则。谁在改变游戏规则?想象一下,如果你在玩德州扑克时能看到所有人的底牌...Pyth网络就是这个金融世界的"透视镜"。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金融数据协议,它把那些曾经被银行、对冲基金垄断的高价值金融数... ...[详细]
  • 实盘分享:2单盈利7000美元的交易心得

    实盘分享:2单盈利7000美元的交易心得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我的一位新朋友最近跟着我操作了两单合约交易,总共斩获了7000美元的利润!作为一名在加密货币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看到朋友们赚钱比自己赚钱还开心。交易细节回顾第一单我们抓住了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完美空头机会,精准地在市场回调前布局,稳稳拿下2000美元收益。记得当时市场情绪特别狂热,很多新手都在追高,我们却果断反其道而行。第二单更是漂亮!在市场恐慌性下跌后,我们果... ...[详细]
  • 加密行业风云变幻:从监管风暴到市场变革

    加密行业风云变幻:从监管风暴到市场变革 美国司法部最近的动作着实耐人寻味。他们竟然要求法官在判决前禁止币安创始人赵长鹏返回阿联酋,这事儿在加密圈炸开了锅。要知道,这位币安大佬刚交完1.75亿美元的保释金,本以为能回家过个安稳年,没想到美国检察官直接来了这一出。我仔细看了文件,发现他们最担心的是赵长鹏可能会"一去不复返",毕竟阿联酋和美国之间可没有引渡条约。这不禁让我想起当年法国阿尔斯通的高管皮耶鲁齐的遭遇,看来美国在打击企业高管方面是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