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暴的A估值贵I新何用成为e如0亿算力四年时间界的发户

暴的A估值贵I新何用成为e如0亿算力四年时间界的发户

2025-09-24 06:53:06 [推荐] 来源:链圈视角

最近跟几个做AI创业的朋友聊天,他们都在抱怨同一个问题:想买英伟达的H100显卡比中彩票还难。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参加CES展会时,英伟达展台前排队的人群简直比苹果新品发布还夸张。确实,在这个AI大爆发的时代,谁掌握了算力资源,谁就扼住了AI发展的命脉。

从矿场到云端的华丽转身

CoreWeave的故事堪称教科书级的商业转型案例。2017年,三个对能源市场嗅觉敏锐的年轻人Michael、Brian和Brannin创办了这家公司。当时的他们可能没想到,最初用来挖以太坊的显卡,会成为日后最炙手可热的算力资源。

记得2018年加密货币寒冬时,我认识的一个矿场老板不得不把几百张显卡当废铁卖掉。但CoreWeave却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他们不仅没有抛售设备,反而趁机囤积了更多显卡。这个看似疯狂的决定,如今看来简直就是神之一手。

英伟达的"亲儿子"

在AI圈有个不成文的共识:和英伟达关系好才是真的好。CoreWeave深谙此道,他们把与英伟达的"革命友谊"经营得令人眼红。现在H100一卡难求的情况下,CoreWeave不仅能源源不断拿到新卡,还能用这些显卡作抵押贷款23亿美元,这种操作简直刷新了我的认知。

我有个在AWS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团队最近为了申请几块H100,走流程都快走疯了。而CoreWeave却已经拥有了全球最大的H100集群,这种资源优势让传统云服务商都望尘莫及。

剑走偏锋的商业模式

CoreWeave最聪明的地方在于,他们不像AWS、Azure那样追求大而全,而是专注做好一件事:GPU计算。这种专注带来了惊人的效率——他们的GPU云服务比传统公有云快35倍,便宜80%。

上周我采访了一家AI创业公司的CTO,他给我算了一笔账:在CoreWeave上训练一个大模型,成本只有其他云服务的零头。而且他们的Kubernetes服务完全是为GPU优化设计的,这让开发团队省去了大量调优时间。

AI时代的"卖水人"

在19世纪美国淘金热中,真正赚大钱的是卖铲子和牛仔裤的商人。CoreWeave就是AI时代的"卖水人",他们不直接参与AI应用开发,而是为所有AI公司提供最基础的算力支持。

看看他们的客户名单就知道了:从《权力的游戏》特效团队到Inflection AI这样的明星创业公司。特别是与NovelAI的合作案例,三个月用户从0增长到4万,这种成绩单放在任何投资人面前都极具说服力。

写在最后

说实话,CoreWeave的崛起速度连我这个行业老鸟都觉得不可思议。但细想之下又合情合理——在AI这场军备竞赛中,他们选择了一个最聪明的切入点。当别人都在为算法内卷时,他们默默囤积着最硬的通货:算力。

不过我也在思考,这种重度依赖英伟达的模式能持续多久?随着更多玩家进入这个赛道,CoreWeave能否继续保持先发优势?这些问题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但无论如何,这家公司已经给我们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商业传奇。

(责任编辑:访谈)

推荐文章
  • 11月21日:当比特币与以太坊玩起心跳游戏,我们该如何接招?

    11月21日:当比特币与以太坊玩起心跳游戏,我们该如何接招? 各位老铁们,实在不好意思昨天断更了,后台私信都快被你们催爆了。说实话,每次看到这么多朋友等着我分析,心里既感动又愧疚。但咱们都是活生生的人,谁还没有个家长里短呢?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有时候确实分身乏术。这不,昨天孩子发烧去医院折腾了一天,等安顿好都半夜了。说到行情,最近这过山车式的走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特别是对于本金不多的朋友们,我得掏心窝子说句实话:现在这行情就像个喜怒无常的女朋友,小资金进去很容... ...[详细]
  • 牛市的风向标:看懂这个指标比盯K线更重要

    牛市的风向标:看懂这个指标比盯K线更重要 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太了解大家心里的那点小九九了。不管是刚入场的小白,还是经历过几轮牛熊的老鸟,最关心的问题无非就是:"比特币还能涨吗?""下轮牛市啥时候来?"说实话,这些问题我也天天在想。价格上涨的逻辑其实很简单经济学101告诉我们,价格涨跌就两个因素:供应和需求。我常给朋友举的例子就是去年抢菜的经历。还记得那会儿超市货架上空空如也,原来5块钱的白菜硬是涨到20块。为啥?不就是... ...[详细]
  • 供应链遇上NFT:一场数字化革命正在悄然发生

    供应链遇上NFT:一场数字化革命正在悄然发生 你知道吗?每天早上喝的咖啡,身上穿的衣服,手里拿的手机,都经历了一段不为人知的"环球旅行"。这就是神奇的供应链网络,它像一张看不见的大网,默默连接着全球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但说实话,这趟"旅行"可不太顺利,经常出现各种状况。而区块链技术中的NFT,可能会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超级英雄。供应链的"痛点"想象一下,你是一家手机制造商的采购经理。你要追踪一批从刚果开采的钴矿,经过五个国家的加工厂,最终变成手机... ...[详细]
  • 香港数字新政:科技赋能城市发展的新蓝图

    香港数字新政:科技赋能城市发展的新蓝图 李家超特首今天发布了其任期内的首份施政报告,这份报告让我眼前一亮——香港正在数字经济浪潮中蓄势待发。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科技发展的观察者,我特别注意到报告中提出的"数字政策办公室"计划,这绝对是个大手笔!数字政府的革新之路说实话,将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和效率促进办公室合并真是个聪明的决定。就像把两支优秀的足球队合并成一支梦之队,"数字政策专员"就是这支队伍的教练,专门负责制定数字政府政策、管理数据治... ...[详细]
  • AI创业的下一个黄金赛道:风投大佬眼中的颠覆性机会

    AI创业的下一个黄金赛道:风投大佬眼中的颠覆性机会 最近总听到有人说ChatGPT的热度已经过去了,第一批AIGC创业者也开始打退堂鼓。说实话,这种悲观情绪可以理解 - 毕竟现在做个简单的API调用应用确实很难与那些手握海量用户数据的大厂抗衡。但作为一个见证过多次技术浪潮的老兵,我要说的是:朋友们,你们可能把目光放得太短浅了。技术变革的奇妙规律我一直觉得技术发展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人们总喜欢高估新技术的短期影响,却总是低估它的长期变革力量。这让我想... ...[详细]
  • 加密世界的叛逆者:Telegram创始人杜罗夫的Web3野心

    加密世界的叛逆者:Telegram创始人杜罗夫的Web3野心 说起帕维尔·杜罗夫,这位俄罗斯科技界的传奇人物,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标志性的"狗头"照片和竖起的中指。这个从不按常理出牌的创业者,在拒绝Mail.ru收购VK时展现出的叛逆气质,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但真正让他跻身全球科技舞台的,还是那个让各国政府又爱又恨的加密通讯工具——Telegram。从加密通讯到Web3帝国的蜕变我最近在Token 2049会议上听到一个有趣的观点:Telegram正在悄悄转型... ...[详细]
  • 数字货币的成长天花板:我们究竟在担忧什么?

    数字货币的成长天花板:我们究竟在担忧什么? 作为一名在金融科技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加密货币究竟能走多远?每次看到比特币价格像过山车一样上蹿下跳,都让我想起2017年的那场狂欢与泡沫。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数字货币发展路上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天花板。稀缺性的双刃剑记得我第一次接触比特币时,被它的总量恒定设定深深吸引。2100万枚,多么完美的数字游戏!但这些年看着各种"山寨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开始意识到问题所在。就像收... ...[详细]
  • 比特币真能冲上300万?一位比特币疯子的疯狂预言

    比特币真能冲上300万?一位比特币疯子的疯狂预言 最近在加密货币圈子里,有个叫卢克·布赖奥尔斯的家伙火得不行。这位老兄简直就是个比特币狂热分子,他说比特币不仅能帮人类省电,将来还能涨到300万美元一个!说实话,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差点把咖啡喷出来。300万美元?开什么玩笑布赖奥尔斯10月30日放出的这个"重磅炸弹"确实够劲爆。他说比特币只需要从现在价格再涨100倍就能实现这个目标。说实话,这话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你知道吗?比特币的历史就是... ...[详细]
  • 比特币ETF: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碰撞

    比特币ETF: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碰撞 作为一名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必须说比特币ETF这个话题实在令人着迷。每当我和华尔街的朋友们小聚,总会听到他们热烈讨论这个"加密圣杯"。但说实话,大众对这个概念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揭开比特币ETF的神秘面纱想象一下,你是个对加密货币感兴趣但又心存疑虑的投资者。比特币ETF就像一道桥梁,让你不用操心数字钱包、私钥这些复杂玩意儿,就能轻松接触比特币市场。说白了,它是一种追踪比特币价格的投资工具... ...[详细]
  • 日本在稳定币监管上的破冰之旅:我们能相信这些稳定货币吗?

    日本在稳定币监管上的破冰之旅:我们能相信这些稳定货币吗?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金融科技领域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在全球监管机构面对稳定币这个"烫手山芋"时,日本的表现实在令人耳目一新。今年6月,这个亚洲经济强国率先打破了稳定币监管的僵局,而其他国家还在原地打转。为什么日本的尝试如此重要?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在美国国会,政客们仍在为稳定币监管争得面红耳赤;欧盟虽然通过了相关法规,但执行细则仍像一团迷雾;而日本,这个素来以谨慎著称的国家,却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详细]